八千里路元宝蛋

用来屯图,不可以关注。

2019年10月

10.5

我跟表弟有大半年没见过了,亲戚聚餐说起才记起来他其实是复读过一年。喝了浓茶的下午,坐在西斜的小客厅跟他聊天,我是一副很不见外的、好像很爱操心的老母亲样子,很啰嗦很中庸地聊着人生走向。

他好像对我的专业和学校都有些兴趣,当然也可能是没话找话,我们于是讲到社会比较理论、参加恋爱的可能、以及婚姻的起源。尽可能学术,这样不显得有学校层级之分,希望是平等、坦然、无芥蒂的。我谈到向上的社会比较,跟他表达这其实是人之常情,总是希望他理性看待。

聊天时的我很喜欢说我,骨子里的自我没有戒掉。也可能是受人引导,因为他习惯问,我也常常答。我跟表弟说到,我好像一直都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世界里,就,有些自信不来自于和他人比较我是否更好,而是相信比起他人我有着不一样。当时好像没有表达清楚,但猜测他大概理解了。后来我也尽量多多问。

晚饭是一大家在外面吃,一桌菜剩了好多。停了筷子,我手动转起转盘,悄悄地,他问这是做什么,我说上次和学姐学长一起吃饭没吃完,学姐也这么干,转了十几分钟后偷偷跟我说,我发现转盘动一动,大家还是愿意继续吃的。他觉得有趣,跟我一起做人工马达,留意饭桌上的人的一举一动,每见到一个人偶然伸出筷子夹菜,就开始偷笑,转着转着他自己吃起来,一小块,我说你也中招了。你看,好像真的奏效。

这些片段真是可可爱爱。能保持互动的温暖,能心向光明,能前程似锦就最好了。


10.8

去看了夏目第一季的尾集,晚秋初冬的焰火集会,人和妖怪距离最近的时候。巨大的妖怪坐在山上看爆开的花火看到入迷,是我觉得全集最最可爱的一笔。其实你的朋友真好,人类朋友和妖怪朋友都很好,多愁善感的年轻人呀,就让不易察觉的忧郁消逝在北风里吧。


10.13

关于动听名字的摘记:

荻野千寻;远山和叶;灰原哀;

樱木花道;流川枫;


10.14

为了paper详读知乎问题《你曾经为了高考有多拼命?》

没想到能看到想哭..............


10.23

导师对思想观念的控制力颇强、手把手指导、帮你选题、点明机制、论文教学,最后的结果是出来的就是他的东西,你毫无个性,且愈发依赖,缺乏独立学术的能力。这一点必须警惕。

师姐说还是多读书吧,读书了才有新观点,才能提自己的问题并且自己回答它,才有机会反抗。

加之阿导其实很常分享各个领域的观点,都是可以学习的素材,不要偏狭束缚,要打开自己的心态和视野,不要设限不要贴学术标签,多多寻找感兴趣的问题。多多回想在hku念书的一位师姐所说的:你的life question到底是什么?有没有一个问题,是你每天早上一睁眼,就想要弄明白的?有这样一个问题,才好考虑读博士。


10.31

去上了尤姐的课,严格来说我没上过她的课,我听了两回她都刚好在讲个人学术经历和社会观察记事。也正是这些让她变得非常有趣和深刻。以至于三点结束的课被我们上到了五点。

上次她在说自己如何从一本社会新闻周刊开始,关注到社会不平等、人间疾苦的那一面,从此迈出同温层,与陌生生活世界的人类数次共情。她的终极关怀是解决问题,帮助到那些更不幸的人。于是她首先求助于“公共政策”学科,却在远洋劳工的案例中发现立法与制度的有限性。——“在那个孤立的环境下,如果不理解他们的激励机制,无论怎么立法,都是管不到的。”之后她转投“社会运动”视角,企图从民众自主动员的视角寻找出路。然而,立法院实习的经历让她意识到,在寻找出路之前,必须了解原因,而要了解原因,最好探问制度与结构、领会政治经济学。由是她慢慢走向比较政经分析的道路。再往后又走向比较历史研究,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。

那天她说,“学术对我而言,是我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一个途径。学术给了我从不同角度去看世界的机会。”也就是说,我不需要与人群有骨肉之亲、有情感之网、有利益之约,我只需要有认识和理解他们的冲动,有同情他们的关怀,就可以和任何人产生关联。

她今天再次提到这一点。并且从所有分散、零星、日常的话题中,让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。她从点外卖开始讲起:在多次切换收货地址后,她发现2.5公里外的西贝莜面唯独没有将学校纳入配送范围,为什么!她太想吃了,于是亲自去问,问了才发现学校是这一块分店配送的空白区,她一鼓作气怂恿店长向片区经理争取,拿到这片大市场的配送权力,以便在分店竞争锦标赛中取得优势——至于“片区经理”、“锦标赛”这些概念,就需要靠经验知识积累了。

除了点外卖,她还漫谈到高雄脱衣舞、快递公司的雇工稳定性、智慧手机点单取单、高校学生的竞赛与评奖积累(虚拟货币式的评价体系)、单位无效行政命令的出台,话题横跨她过去与现在、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,非常多样的观察。这真是一种无比认真的好奇心:首先是很容易“感到”好奇,察觉事情的古怪而非冷漠消化、习以为常;其次是很执着地寻找答案,既寻找前因,也不放过后果。用尤姐的话说:“博弈不只是一场当下的静态的博弈,而是持续积累的、有可能改变未来结构的。”

我逐渐意识到,她的敏锐触角源自她所观察到的“不同”,比如:“这和以前不一样”、“这和港台、欧美的情况不一样”。这些都是具有现代特色、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。在多地生活、念书、工作的经历让她周转在“差异性”之间,我见惯不怪的东西,对她而言都是新东西。我一成不变地生活在一个地方,以为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全世界都在发生,但终于,看过多面世界的人告诉我,这些都是特殊的,是值得探讨的。

如果不观察,不好奇,不思考,我们没有办法提出有趣的学术问题,没有办法使自己感到充满热情。而如果将这些成为习惯,学术与生活就不会剥离,它永远是你的一副眼镜,是你感到人间新鲜、生命有趣的原动力。

小彩蛋是回来之后我在网上搜尤姐的名字,谐音打出来居然是“有疑问”。人如其名啊,真是人如其名。

评论